两融余额五连升 证券业“降准”有望提振两融业务

2023-08-08 09:02: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截至8月4日,A股市场两融余额五连升,非银金融和科创50ETF成为“吸金”的主要方向。在业界看来,后续随着证券业“降准”的落地,“有望促使券商适度增加经纪、两融业务规模,从而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

两融余额连续5个交易日增加

今年以来,两融余额自2月至6月初逐步升温, 6月中旬起有所回落,近期则再度震荡回升。据Choice数据统计,全市场两融余额连续5个交易日增加,截至8月4日达15894.86亿元,较年初增加2.87%。


【资料图】

从融资客青睐的行业看,非银金融行业最为“吸金”。近一个月数据显示,按申万二级行业划分,证券业融资净买入额为83.86亿元,排名第一。随后是软件开发、医疗器械、化学制药、航空装备,融资净买入额分别为13.34亿元、11.67亿元、11.53亿元和6.06亿元。此外,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也持续获得资金流入。

个股方面,近一个月数据显示,融资净买入额最多的5家公司分别为东方财富、中际旭创、科大讯飞、浪潮信息和中信证券。

“券商板块是牛市风向标,非银金融板块重获融资重点加仓的指标性意义显著。目前券商的整体PB不足两倍,仍处于估值低位。2023年上半年A股行情好于去年同期,券商具有业绩改善预期,这也为券商股反弹提供了动能。后续各项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出台,有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因而券商股企稳反弹对市场意义重大。”长城证券总部研究型投顾、深圳福华路营业部负责人贾耀华表示。

券业“降准”有望提振两融业务

上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结算”)宣布,拟自今年10月起将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由现行的16%调降至平均接近13%,并正式实施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差异化安排。业内将之解读为证券业的“降准”。

业内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本次证券业“降准”利好券商开展两融等重资本业务,券商开展此类业务的“资金担保”压力将有所降低,后续两融业务将平稳增长。

国泰君安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刘欣琦表示,中国结算本次举措旨在配合货银对付改革落地实施、提升市场资金使用效率。“按2022年A股市场日均交易额9252亿元计算,预计本次可释放结算备付金278亿元。”

西部证券研究员罗钻辉认为,下调结算备付金比例有助于优化券商资金管理机制,后续政策红利值得期待。中国证监会强调“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综合施策”,现阶段,市场侧重于对交易端利好政策(做市机制优化、降低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的关注,后续投资端改革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

多维度完善两融业务体系

年初以来,多家券商公布了定增预案,均拟将部分募资投向包括两融在内的资本中介业务。不过,记者注意到,不少券商在修改后的定增方案中,压缩了两融等资本中介业务的募资投向。

以财达证券为例,原定增预案计划募资50亿元,其中用于融资融券、自营业务的金额达35亿元。修改定增方案后,尽管总募资额不变,但这部分修改为用于财富管理业务不超过5亿元、自营业务不超过5亿元等。

“过去部分上市券商再融资,主要用于两融或自营业务,这可能会造成市场风险的积累。现在,券商再融资方向更聚焦于服务实体经济。在市场逐步升温的当下,借助两融制度,投资者可以丰富交易策略、放大投资收益,券商的资本中介业务有望持续发展,许多大中型券商的资本准备比较充裕。”华南某券商的经纪业务总经理称。

对于券商拓展融资融券的渠道,罗钻辉建议,从融券业务的角度,券商可构建多元转融券券源筹集渠道;从客户管理的角度,券商可建立全方位的融资融券业务分类分级服务体系;针对两融业务风险管理,券商可通过金融科技赋能,科学评估与识别业务风险。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