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山上王:通嫂得王位 酒桶女 迁都丸都城
(资料图)
东川王:和亲曹魏 斩首吴使 埋葬于皇后 协魏伐公孙渊 毋丘俭伐高句丽 迁都平壤 和亲新罗 百姓殉死柴原
中川王:预物奢勾谋反 贯那夫人投海 魏将尉迟楷伐勾丽
西川王:安国君达贾伐肃慎 逸友素勃谋反
烽上王:诛杀安国君达贾 慕容鲜卑伐高句丽 仓助利谏王修宫室
美川王:仓助利册立新王 进兵辽东诸郡 三国合围慕容瘣
故国原王:前燕慕容皝挟后要王 前燕灭亡
小兽林王:礼敬佛法
故国壤王:与后燕争霸东北 征伐百济 新罗派遣质子
广开土大王:后燕慕容熙讨伐高句丽 破倭人百济联盟 援新罗驱倭寇 认亲北燕高云
长寿王:北燕灭亡 冯弘投靠高句丽 三面称臣
文咨明王:称臣南北朝 讨伐新罗百济
安藏王:称臣南北朝 讨伐新罗百济
安原王:称臣南北朝 讨伐新罗百济
阳原王:称臣南北朝 讨伐新罗百济
平原王:称臣南北朝 讨伐新罗百济
1.山上王【解延优】
上文我们讲到高句丽的故国川王。故国川王没有儿子。他死后,皇后于氏秘不发丧,深更半夜前往故国川王的弟弟解发的宅邸中。皇后对解发说:"大王没有儿子,按照兄终弟及的高句丽传统,你应该继承王位"。解发不知道故国川王已经死了,皇后半夜来访让他感到困惑。他说:"王位自有天命,你一个妇道人家,休得胡言。再说了,你贵为一国之后,深更半夜不睡觉,跑到别的男人家里去,像个什么样子"。正经人解发就把王后赶出来自己家的大门。
皇后在解发家讨了个没趣。就来到国王的另外一个弟弟解延优家中,对他说:"大王今天半夜去世了,没有留下子嗣,按照规矩,应该由最年长的弟弟解发继承王位。可是解发对本后傲慢无礼。本后想了想,与其传位给解发,还不如传位给你"。解延优听了很高兴。亲自操刀为老嫂子做饭感谢老嫂子的厚爱 。没想到在切菜时候,不小心割到了手。老嫂子看到后,就很心疼小叔子,从自己的裙子上撕下布条为小叔子包扎。所谓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嫂子。这一来二去两人就有了相互勾搭之意。将要离别时,皇后就对解延优说:夜深了,我独自一个人回宫,恐怕不安全。要不你送送我吧。 这一送就送到了皇后的床上。皇后表示:我只想做大王夫人,谁是大王我无所谓,兄弟你别太客气。
两人温存一宿,到了第二天天亮。皇后就伪造先王诏书,宣布传位于王弟解延优。史称山上王。
王弟解发听到山上王登基的消息后感到很愤怒,曾经有份当皇帝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他没有好好珍惜。如今机会远去,解发反而心中不平,就起来闹事。他带领了两三个兵士,围困了皇宫。对解延优喊话:兄终弟及,是上古传下来的规矩,按照规矩,我比你大,王位因该传我,你速速从龙椅上滚下来,饶你不死。不然就杀了你。
解延优也许是害怕军队,也许是睡了嫂子理亏。就装死关闭宫门不出来。解发原本想着自己占据舆论高地,一出来闹事,就会有一大群臣子出来支持他,搞个黄袍加身啥的。结果围困了皇宫三天,根本没有臣子鸟他,连个来慰问送冰棍的都没有。搞得解发很是尴尬。
这下叛乱不成,根本没人支持,解发在高句丽社死了。只能连夜扛着老婆孩子逃到辽东太守公孙度哪里,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向公孙度诉苦,诉说他的嫂子和弟弟怎么通奸乱伦,有悖伦理,嫂嫂和弟弟又怎么合伙起来欺负他,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要求公孙度借他三万兵,杀回高句丽夺去王位,事成之后,珍宝美女三七分,好处大大的有。
公孙度倒不是贪图解发的财宝,只是他早就看高句丽不顺眼了,又找不到机会收拾高句丽,正好解发的到来给了公孙度一个借口。公孙度就借了三万兵给解发。
解发杀回高句丽。山上王这边派遣王弟解须迎战。杀得辽东汉军大败而归。解发一路溃败,解须乘胜追击。眼看追到眼前,解发赶忙向弟弟求饶说:你我是亲兄弟,你忍心杀害老哥我吗?解须不敢加害亲哥哥,于是说:解延优不把国家让给你虽然是不义。但是你被愤怒冲昏头脑,勾结外国军队,要灭自己的国家,这算什么意思?你死了之后,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解发听了惭愧的低下了头。
事后解发虽然被释放了,但是打了败仗,不好向公孙度交代,辽东府衙那边不能待了,高句丽也回不去了,又想到弟弟的数落,既惭愧又走投无路,最终选择在裴江边自杀。
山上王得以继承王位,和先皇后于氏有很大关系。当了王之后,山上王索性也不藏着掖着,公布了两人的不正当关系,并把先皇后于氏立为自己的皇后。
可是于皇后年纪大了,生不出孩子。山上王向天帝祷告,祈求获得一子。不久天帝托梦于山上王,说会赐予他年轻的皇后一个儿子。山上王醒了之后,和群臣述说了这个梦,并质疑说:于皇后年纪都这么大了,哪里来的年轻的皇后呢?国相乙巴素回应山上王说:天命不可测,大王姑且等待,看看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五年后的十一月,山上王郊祭祭天。
郊祭按照史记和周礼的记载,只有天子才能进行,诸侯只能进行社祭。高句丽祭天,体现了貊人土著积极学习中原文化,同时具有僭越天子的不臣之心。然而,这种形式的僭越其实在偏远地区是很常见的,无论是宫廷的雅乐还是礼仪,都会流传出宫廷,被民间吸收融入当地的土俗中,每当中原发生大动乱,礼仪往往被毁灭一空,只时候就只能到乡下乃至异国博采风俗,把礼仪找回来。所谓礼失求诸野。
祭天前一天,祭天的猪它又双叒叕跑了。养猪的官吏不辞辛劳去追猪。一追追到酒桶村,当地有一个二十多岁的美女,看到官吏追猪的窘迫而滑稽的样子,乐得哈哈大笑。这美女她本是个农家女,惯于降服猪类,一来二去,就帮助官吏把猪抓了。
官吏回到皇宫,向山上王述说美女协助自己抓猪的经历。山上王是个lsp,一听说美女二字,立马来了兴趣。向官吏询问地址后,深夜微服私访来到酒桶村。要求和美女玩人体连接的小游戏。美女听说他是大王,不敢违抗。一宿温存后,美女对大王说:"如果我不幸怀孕了,您可要负责到底,千万别忘了我"。山上王已经进入贤者时间,也不怕于皇后的嫉妒,无论啥条件都满口答应,待到天明就起驾回宫,却把酒桶村美女的事情忘了。
可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强,山上王临幸酒桶女的事情很快被于皇后的眼线知道了。于皇后惯于拈酸吃醋,十分嫉妒,就派了一队士兵前去诛杀酒桶女。酒桶女换上男人的衣服试图逃走,还是被士兵们赶上了。酒桶女向士兵们哭诉:你们如今来杀我,是大王不想要我了下的命令,还是王后嫉妒我下的命令?我如今怀了大王的龙种,你们杀我可以,杀我肚子里的小王子可不行。"士兵们一听这话懵了,他们单知道王后让他们来杀人,却不知道杀的原来是大王的情妇。士兵们害怕担责任,就没有杀酒桶女,回去向山上王报告。
山上王本来知道于皇后杀酒桶女的事情,但是乡下一村姑而已,杀便杀了,只要不让于皇后这个母老虎发作就行,可是如今得知酒桶女怀孕了,山上王就不能坐视不理了。
山上王又来到酒桶村,缓缓吐了一口气,问酒桶女:"这孩子,是我的吗?"酒桶女自我辩解说:"妾身平身不和兄弟们同席亲近,更不敢接触外姓男子了,腹中的孩子,实实在在是大王的。"山上王听了很高兴,把酒桶女接回了皇宫。来年生下一个小男孩,起名解郊。
山上王当政31年,迁都丸都城。薨逝。
2.东川王 【解郊】
山上王死后,酒桶女的孩子解郊继承王位。其汉名为解郊,扶余名为优未居。号为东川王。
东川王外祖父家是地位低贱的农家,因此他颇识人间疾苦,从小性格仁慈善良。伺候吃饭的侍者即使把汤不小心泼洒在东川王的衣服上,东川王也不生气责怪。
当政时期,国相高优娄去世。改立将军明临于漱为国相。并且和曹魏建立外交关系。【注意是平等的外交的关系,而非宗藩关系】
同年,太后于氏薨逝【就是那个和弟弟通奸的老嫂子于皇后】,临死前,她说:"哀家失节,没有脸去地下见故国川王了,你们要是可怜哀家,就把哀家和山上王埋在一起吧"。虽然于太后以前迫害过东川王的母亲酒桶女,但是东川王仁慈,还是同意了于太后的要求。
埋葬几天后,高句丽的巫师前来报告说:故国川王的魂魄降临到他身上,故国川王的魂魄说,昨天看到于太后被埋葬在山上王的陵墓里。而故国川王的陵墓和山上王的陵墓就在附近。每天看到这一对奸夫淫妇在隔壁山上秀恩爱,气得他老人家在棺材里都躺不稳了。故国川王不愿意看到这一对狗男女,要求在两座陵墓间种植松树充当屏障,以遮住视线。
第十年,吴王孙权派遣使者来和高句丽建交。因为高句丽已经和曹魏建交,为避免曹魏怀疑,高句丽斩首孙权的使节,传首给曹魏。
两年后,曹魏派遣司马宣王出兵讨伐辽东公孙渊。高句丽和公孙家积怨已久,立马派遣主簿大加鞍前马后为曹魏效劳,共同讨伐公孙渊。
四年后,高句丽偷袭安平县,和曹魏关系破裂。又四年后,曹魏派遣幽州刺史毋丘俭,发兵一万人从玄兔郡官府出发大举讨伐高句丽。高句丽派遣步骑兵两万人在沸流河边迎战。高句丽凭借主场作战和人数优势,斩首魏军三千人,又在梁貊部落的山谷里引魏军深入,依靠地形优势,再斩首魏军三千。
接连斩首魏军六千人,魏军只剩四千。这时候,东川王飘了,夸下豪言:人人都说魏军骁勇善战,看来不过如此,远远不如我高句丽的兵士,听说毋丘俭还是曹魏的名将,如今看来也只是草包一个,我们宜将剩勇追穷寇,杀曹魏个片甲不留。于是率领轻骑兵五千人追击四千曹魏残军。没想到,魏军没了退路,反而激发出绝地反击的勇气,结成方阵,稳步向前,不但击败了高句丽五千骑兵,还乘势杀溃高句丽步兵一万八千人。东川王只得率领一千轻骑兵,狼狈逃窜。
毋丘俭乘胜追击,占领高句丽首都丸都城,并下令屠城,血洗丸都。东川王则一路逃窜到竹岭,军士几乎散失殆尽。这时候,高句丽东部人密友自告奋勇去招募敢死队,让东川王先行南,由自己逃抵挡魏军追击。东川王一边逃窜,一边聚集走丢的高句丽兵士。又派东部人刘屋勾前去支援密友。刘屋勾到前线,在死尸从中看到抵抗魏军重伤,已经奄奄一息的密友,刘屋勾把密友背负到东川王面前。东川王用大腿给密友当枕头,一直守候到密友苏醒,君臣三人才跨上战马辗转南逃沃沮。
南沃沮已经是高句丽的最南界,此番聚离高句丽人身死国灭就只吊着一口气,而魏军仍然在不断追击中。东川王焦虑万分,这时候臣下东部人纽由主动请命,要求向魏军假投降,乘机刺杀魏军大将,高句丽军队好反扑杀他个措手不及。
纽由混入魏军诈降说:我高句丽土酋君主得罪于上邦大国,如今我国君主已经知错,想要向上邦投降,所以派遣小人我送上一些土著的美食,以表达我们投降的诚意。魏将听信纽由的话,让他上前送美食。纽由靠近魏将,从食物下面掏出匕首,一刀直插魏将胸口。魏军大乱,众将士一起上前乱刀砍死纽由。
于此同时,东川王收拾残兵,分三路反攻。魏军失去大将,为求稳,暂时从乐浪退兵。东川王逆风翻盘,仍旧收复国土。东川王感念纽由以身殉国,追封其为九使者,大大犒赏纽由的子孙。
毋丘俭伐高句丽,可以说是高句丽建国以来最为惨烈的一场战斗。在魏军的铁蹄蹂躏下,高句丽处于亡国边缘。不光国都丸都城被屠戮血洗,人口损失殆尽,举国上下,化为焦土。东川王南逃沃沮,不可不谓陷入绝境,窘迫以极。
在汉人的史书中,可能只是轻飘飘的一句毋丘俭伐高句丽。但是这样一句轻飘飘的话,在周围落后民族眼中,就是一场国破身死,血流千里的民族屈辱败亡史。汉民族的对外扩张,无不伴随着周边落后民族沉痛的血与泪。
此场战役,几乎占领高句丽全境。北到高句丽最北国界,直接追击到高句丽和肃慎的国界线上,魏军在此立碑做纪念。最东到达高句丽国界最东的东沃沮,魏军倘若再前一步,高句丽就只能东逃进入日本海了。魏军在高句丽首都丸都城实行了三光政策,尽数屠戮丸都城的貊人土著,烧毁丸都城,还在旧都国内城雕刻魏军的军功碑乃去。
魏军撤退后,丸都城已经化为一片废墟。高句丽无奈只能南迁平壤城。这场事件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性事件,魏军对貊人土著的连环打击,使得貊人在东北的势利大大的削弱。高句丽政权作为一个素习汉文化的貊人土著政权,逐渐开始不再和和中原玩在一起,实行去汉化,南逃平壤,逐渐和百济,新罗玩在一起,树立起三韩共同体的貊人意识。
东川王回到首都国内城,发现国内城和丸都城已经被魏军烧为一片焦土,片瓦无存。城市居民几乎被魏军屠杀殆尽。东川王没有办法,见识到魏军的强大,为了避其锋芒,率领剩下的老百姓跨越长白山,一路来到大同江南岸的平壤,这里有过去檀君王俭修建的王俭城,曾经长久的作为箕子朝鲜的国都。东川王修整王俭城的遗迹,重新在此处建立国都。
第二年,新罗听说高句丽迁都于平壤,就派遣使者慰问高句丽,建立友好关系。同年九月,在经历了差点灭国的战争,保存最后一点精力领导百姓修建完平壤城后,心力交瘁的东川王病逝。国人都十分尊敬东川王,在东川王下葬的当天,不少百姓和近臣跑到东川王的坟墓边自刎殉葬。东川王的太子认为殉葬不合乎周礼,下令逮捕自杀殉葬的百姓。老百姓们不敢殉葬,就砍下柴火,堆积在东川王王陵周边,表示对东川王的哀悼。因为柴火堆满了东川王王陵,所以他的王陵又被称为柴原。
东川王,虽为民间出身,生性仁德。但总结来说,并没有像琉璃王,武神王一样做出什么伟大的历史功绩出来。反而在魏军的攻击下,节节败退,差点灭国身死,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君主,然而这样的君主却受到高句丽全体国民的爱戴,这份爱戴甚至超过对高朱蒙的爱戴,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这是一种经典的吊桥效应。因为在魏国族灭高句丽的战争中,全体高句丽的老百姓都身受其苦,在生命受到极度威胁的惊恐环境中存活下来,那么领导他们走到最后的王。无论表现的有多差劲,都会受到全体国民的一致爱戴。举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抗日战争的时候,全体国民都暴露在凶残日军的屠刀之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抗战胜利后,领导抗战的常氏凯申自然而来的受到全体国民的爱戴,虽然他在抗战中几乎是节节败退,表现糟糕,除了一退再退,几乎没干别的,但老百姓并不会计较这些。他作为抗战胜利的一种符号而得到全体百姓的爱戴。东川王同样如此。虽然除了逃跑以外。几乎没干别的。但是百姓依然把他当做抵抗魏军的主力而爱戴。
关于殉葬:首先要区别活人祭祀和活人殉葬,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活人祭祀,是指用活人奴隶来祭祀神灵,目的一般是为了贿赂神灵,后续通过占卜的方式请求神的旨意,来启示未来。这些用于祭祀的活人死后并非是用作神灵的奴隶,而是被当做神灵吃的肉而被献祭的,其地位等同于牛羊猪狗,祭祀的时候,往往需要将尸体大卸八块,以使得他更像是一块肉。多见于商朝,商人不仅用奴隶来祭祀,还会用活的猪狗牛羊大卸八块来祭祀,在商人眼里,这些奴隶和猪狗牛羊没有区别,都是神灵的食物,也正因为如此,商族的百姓一般不会成为祭祀的祭品。因为在商人的视角中,商族的百姓是人,而其他族的百姓和猪狗牛羊没啥区别。
周建立后,因为周人觉得活人祭祀野蛮,所以废除了活人祭祀,改用太牢【猪牛羊】来祭祀。但是仍然保留了商代的观念,认为越血腥,越不加烹饪,味道越难闻的祭品对于昊天上帝来说,就是越上等的。因此他们祭祀的猪牛羊都是生的,味道难闻。这种习俗延续到后世。后人也觉得生猪太难闻,就把猪肉煮一下,变成半生的胙肉。比如清代祭祀的时候,在雍和宫现杀猪,煮成胙肉,分给百官吃,这种胙肉,没有调味料,还夹生。腥膻骚臭,极度难吃。百官往往被迫吃赏赐的胙肉,回到家就吐了。
而活人殉葬,则不是中华的习俗,多见于周边蛮夷之中,秦楚本为蛮夷,有殉葬习俗,融入华夏后,也废除了殉葬。此后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南北宋,都没有殉葬。
殉葬的含义是指主人死后,主人所宠幸的奴仆,近臣,宠妃因为对原主人十分尊重爱戴,主人死了之后,感觉自己的天塌了,活不下去了,因此自杀更随主人来到阴间,继续侍奉主人。和活人祭祀不同的是,活人祭祀的对象多是和原主人毫无关系的奴隶,他们往往是作为食物被送到阴间,供亡魂或者神灵食用的。而活人殉葬的对象多是原主人生前亲近的人,殉葬后,是作为奴仆和妃子在阴间继续伺候原主人的。
在周边蛮夷民族中,虽然族源不同【比如秦楚,鲜卑,蒙古,契丹,女真,满洲,三韩,高句丽】,但都一致的存在殉葬习俗。殉葬早期都是自愿的,是出于对原主人的爱戴,所以才自愿殉葬。但是到了后期,统治者为了在阴间有人伺候,往往强迫自己亲近的人殉葬。
中国自秦楚融入华夏,自己改革胡俗后,就没有殉葬了。后来的殉葬最早来源于契丹辽朝,耶律阿保机首开殉葬之风,辽金元明一路传承。尤其元朝,大规模鼓励民间孝子孝女为父亲殉葬。明朝承袭元朝之旧,保留殉葬习俗。明中后期废除。清朝入关后,又把满人传统的殉葬再一次带入中华,但是不久后,又再次被废除。
了解了以上的背景,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东川王的太子会仍未百姓给东川王殉葬不雅,而禁止百姓殉葬。
因为在那个时代来说,高句丽的土著貊人没有什么文化,他们主动殉葬,是发乎于情的,从乎于本俗的,是出于对东川王的爱戴的。
到对于东川王的太子来说,他长久的接触汉文化的一套东西,视周礼为文明开化,视貊人土俗为野蛮落后。因此他看到殉葬的行为,会觉得十分的不雅,十分的非礼。而禁止土人殉葬。这反映的是汉文化和貊人土著文化之间的冲突。
我想东川王的太子禁止殉葬,其心理应该和后来日本人禁止相扑,韩国人反感露乳装是一样心理吧。
3.中川王【解然弗】 22
中川王是东川王的儿子,英俊潇洒。
登基同年,中川王的弟弟预物,奢勾谋反,试图抢夺王位。被中川王所镇压。任用明临于漱为宰相,并且主管高句丽军队马。
中川王解弗然有两个夫人,王后椽氏,以及妃子贯那夫人。贯那夫人生的绝色美丽,长发飘飘。十分受到中川王的喜爱。中川王因此册封其为小后。
王后椽氏对比十分嫉妒,就在中川王面前阴谋陷害贯那夫人,她说:"曹魏国正在千金求购长头发的美女,当年先王由于对天朝上国失礼,导致被讨伐,差点落入身死国灭的境地。如今我们万不可失了事大之仪,不如把本国的长发美女都送给曹魏,曹魏一定会感到很开心,就不会再攻打我们了"。中川王听懂了王后的言外之意是要陷害贯那夫人,想要让贯那夫人送给曹魏当姬妾。因此默不作声。
而贯那夫人听闻到王后椽氏陷害自己的风闻,心里沉不住气了,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哭哭啼啼的跑到中川王面前哭诉说:"王后椽氏,经常辱骂我,说我是乡下女人。让我早点滚回乡下去,不然有我好受的。他乘您不在,屡次三番意图谋害我,我该怎么办呢?"中川王从这话中听出了女人之间宫斗的气息,因此也默不住声,不加以参合。
贯那夫人见中川王不听自己的话,决定把筹码升级,开始一哭二闹三上吊。一天,中川王从箕山打猎回来,贯那夫人拿着一个牛皮口袋跪倒在中川王面前哭诉:"大王,您走后,王后经常想把臣妾塞到这个牛皮口袋里,扔到海里杀了。大王要是不处理王后,那就请放臣妾回乡下,臣妾从此不敢再侍奉在大王左右了"。
俗话说要想一辈子不痛快,就娶两个女人。中川王夹在两个争风吃醋的女人中间十分痛苦,面前两个女人的相互攻击,只能抱以沉默。可是此刻他再也忍不住了,心里升上来一股子无名火。他说:"你就这么想投海是吧?我成全你"。于是真的派人把贯那夫人塞到牛皮口袋里,扔到海里淹死了。
明明是王后椽氏迫害在贤,贯那夫人还更受中川王喜爱,为什么最后还是贯那夫人宫斗失败了呢?很简单,因为贯那夫人出身农家,没有显赫的母家势力。对于中川王,她只是一个漂亮的玩物,什么时候厌倦了,就可以抛弃。不可能为了贯那夫人得罪王后代表的世家大族。试图以宠爱来要挟一个国王,以让他挑战世家大族,愚昧。
第七年,国相明临于漱去世。为了加强和明临家族联系。中川王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明临笏覩,两家联姻。第二年,立王子药芦为太子。
第十二年,曹魏再次来犯,派遣大将尉迟楷来进攻梁貊。中川王派遣8000大军迎战。这一次,抵挡住了魏军的进攻。为了表示对祖宗护佑的感谢。中川王在抗击曹魏胜利的第二年,亲自回到卒本扶余【高朱蒙在卒本川边定都的地方】祭祀先祖。
4.西川王 【解药卢】 23
西川王在位时期,肃慎大规模入侵高句丽。西川王派遣王弟达贾前往迎敌。杀掉了肃慎的酋长,降服了肃慎六十几个部落,肃慎成为了高句丽的附庸。西川王为了奖赏达贾,封达贾为安国君,让他统治梁貊和肃慎的土地。
西川王的弟弟达贾是著名的大将军,而另外两个弟弟逸友和素勃则阴谋发动叛乱。两人在温汤地区聚集党羽,游乐无度,说西川王的坏话。西川王假装许诺要封两人做宰相,邀请二人到国都见面。等两人到了国都后,西川王则在大殿上示意大力士擒拿两人,抓住后斩首。
5.烽上王 【解相夫】
西川王死后,由太子解相夫继承王位。解相夫为人骄横跋扈,行事多疑。颇有曹老板【指曹操】的性格特点,却没有曹老板的能力。
在烽上王的父亲西川王在位时期,王叔安国君达贾因为镇压肃慎有功劳,因此权利达到顶峰。这使得烽上王十分记恨。烽上王一继位,就派人诛杀了安国君达贾。国人无不哀痛,说:"安国君是国家的栋梁,没有安国君,高句丽怕是已经被肃慎灭亡,如今安国君被杀,我国又要依靠何人守卫边疆"?
果然到了第二年,慕容鲜卑部落的慕容廆就过来进犯高句丽,烽上王打不过慕容廆因此一路逃亡到鹄林,最后靠着臣下北部大兄高奴的儿子的保卫才击退慕容廆又回到国都。回到国都后,烽上王不思操练军队,加强武备,反而又开始搞内斗,对自己的兄弟们下手,以谋反的罪名赐死自己的弟弟古邹加咄固。烽上王的侄子乙弗为了逃避伯伯的政治迫害,不得不逃亡到荒野。
过了三年后,慕容廆不甘心上次的失败,再度进犯高句丽。军队来到高句丽的故国原,慕容廆甚至的还嚣张下令让士兵把烽上王的父亲西川王的坟给挖了,把尸体挖出来羞辱。
在这种情况下,烽上王不得不咨询当时的国相仓助力,让他想应对敌军的对策。仓助利推荐了曾经击退过慕容鲜卑的将领北部大兄高奴的儿子担任新城太守,来抵抗慕容鲜卑的进犯。高奴之子不辜负众望,在他的守备下,使得慕容鲜卑从此不敢东进。
慕容鲜卑不来进犯,烽上王就又飘了,在高句丽连续两年遭受天灾粮食歉收的情况下,依旧从民间抓捕大量劳工,强迫他们为自己修建华丽的宫殿。同时还派人四处寻找逃跑的侄子乙弗,势必要将自己的亲族们赶尽杀绝才安心。
这种种行为引起了国相仓助利的不满。仓助力劝谏烽上王要懂得爱惜百姓,不要在灾荒年随意的征调劳役。这些劝谏,非但没让烽上王悔改,反而激怒了烽上王。烽上王警告仓助利,如果以后再敢说这样的话,就弄死仓助利。
仓助利惧怕烽上王真的要杀自己,于是回到家中后,秘密和诸大臣商议,决定迎接逃亡的解乙弗为君主。大家于是并发动政变,颠覆政权。烽上王遂自杀而死。
5.美川王 【解乙弗】 32
仓助利册立新王
解乙弗的父亲叫做古邹加咄固的儿子。【高句丽方言土语中,称呼王子为古邹加,咄固为王子的名字,全名为解咄固】。这位古邹加咄固和烽上王是亲兄弟。
烽上王为人性多疑,因为怀疑古邹加咄固有谋反之心,于是派人杀死了这个弟弟。
解乙弗害怕受到烽上王的迫害,于是出逃到民间避难。逃到一个叫做水室村的地方,在当地一个叫阴牟的地主家做帮佣。
这个阴牟不知道解乙弗王子的真实身份,于是充分发挥了地主盘剥的本性,十分苛待于解相夫。阴牟家的地主大院旁边是一片沼泽,到了夏天,沼泽里的青蛙咕呱咕呱叫个不停,吵得阴牟一家老小睡不着,于是阴牟就让解乙弗到了晚上,就向沼泽地里扔石头。石头扔到沼泽里,发出响动,青蛙们就吓得不敢叫唤了。过了一会,没有响洞,平静了,青蛙就又开始叫唤,解乙弗就再扔一块石头,青蛙就又安静了。如此循环往复,充当阴牟一家的人力消音器。等到天亮了,解乙弗还来不及补觉,就又被地主阴牟拖起来,被赶着去砍柴,洗衣服,做饭,做家务。如此一周七天,一天24小时,全年无休,资本家看了都要自愧不如。在坚持干了1年后,解乙弗被盘剥的实在受不了了,只能辞职。
虽然辞职了,可是生活还要继续啊,于是解乙弗想了个法子,拿自己出逃时携带的银子做本钱,跑到鸭绿江边贩盐。
有一天就来到了一个叫做思收村的村子。有一户老奶奶缠着解乙弗不让他走,死活让他送自己一斗盐。解乙弗看老奶奶可怜,就送了他一斗。可是人心贪婪啊,老奶奶见白白得了一斗盐,不想着见好就收,却得寸进尺,要求再送他一斗。这下解乙弗无论如何也不答应了。
老奶奶见讨不到盐,就生起一股莫名的恨意,于是把自己的破鞋偷偷塞进解乙弗的货物里。准备陷害于他。
解乙弗浑然不知的背起包裹就有。走了每一里地,老奶奶就带着自己两个五大三粗的儿子追了上来,揪着解乙弗的衣领诬赖他偷鞋,不由分说的把解乙弗扭送到鸭绿江官府。
鸭绿江的长官一艘解乙弗的包裹,果然搜到了老奶奶的破鞋。于是下令将解乙弗四十大板,没收所有财务,并驱逐出鸭绿江。
如此解乙弗就真正的一无所有了,只能四处流浪讨饭,没过几个月,就衣衫褴褛,形容枯槁,和真正的乞丐没有区别,没人想到这个人曾经是王子。
但是俗话说,否极则泰来,一个人倒霉到顶点,那么好运就要来了。话分两头,在高句丽朝廷中央,国相仓助利因为劝谏烽上王时说话过了火,收到了烽上王的死亡威胁。仓助利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废除烽上王,另立新王。
仓助力所想到的新王人选就是出逃的王子解乙弗。于是他派遣北部长官祖弗,东部长官萧友,到民间暗中访查。
不久两位长官就在一条渔船上找到了形容枯槁的解乙弗,二长官向其跪拜说:当今国王无道,大臣们想要废除他,考虑到王子您为人仁爱,因此大家派我兄弟俩迎接您回去做新的王。
解乙弗怀疑是烽上王派来抓他的人,使诈套他的话,于是回答说:我是野人【就是指住在乡下的人】,不是什么王子,您二位认错人了。
两位长官见解乙弗不相信,于是说:烽上王暴虐,早就失去民心了,大家都盼着您呢,您就别装了。
于是两位长官带着解乙弗回来向国相仓助利复命。仓助利把解乙弗藏在鸟陌的一处住宅,好生伺候,伺机发动兵变。
等到这年九月,按照惯例,烽上王携带一群大臣去侯山打猎。乘着烽上王追捕猎物跑远了,国相仓助利称机召集群臣,向大家说了要废除国王的意图,讲完最后,仓助利跟了一句:“和我同心的兄弟,大家更着一起上”。
群臣们为了表达支持,纷纷从河流边折下芦苇叶,插在仓助利的乌冠之上。仓助利由此确定大家都愿意跟随自己,于是发动部队,带着一小伙兵丁,把烽上王抓捕了起来,囚禁在小黑屋里,用重兵把守。并转而扶持解乙弗继承王位,史称美川王。
攻打辽东诸郡
在叙述美川王攻打辽东诸郡的历史之前,我们先追述一下美川王之前,概括说从东汉末年一直到三国时代的辽东地区的政治大局势的变化。见下文逗号部分注释。
在东汉末年,东北地区由公孙度家族统治【注意是公孙度,不是和刘备一起读书的那个公孙瓒,两者没关系】。由于汉献帝王权衰落,公孙家自立为平州牧,改辽东为平州,后投降曹操,曹操封其为东夷校尉,仍旧世代世袭统领辽东一代,下辖玄兔,乐浪等郡。
在公孙家族统治辽东的时候,高句丽国也在辽东和公孙家族并存,公孙家在辽东充当搅屎棍子,使用拉一派,打一派的方式,遏制高句丽的壮大。在公孙家投降曹操后,曹操更是派遣大将毋丘俭出兵讨打高句丽,并血洗了丸都城,更一度导致高句丽南迁平壤,和新罗建交,相关事情写在东川王的章节中。
此后,司马懿灭掉了公孙度的孙子公孙渊,改派流官管理平州,担任东夷校尉。公孙家族对辽东的统治宣告结束。
于此同时,历史逐渐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在全国建立小政权。而鲜卑族则崛起了所谓的鲜卑七部。
即慕容鲜卑,宇文鲜卑,拓拔鲜卑,段氏鲜卑,秃发鲜卑,乞弗鲜卑,独孤鲜卑这七部。
其中在东北地区,主要是慕容鲜卑,宇文鲜卑,段氏鲜卑这三部。
外加上高句丽统合下的诸貊部落以及臣服于高句丽的靺鞨人。
再加上西晋朝廷外派东夷校尉,以及下辖的玄兔,乐浪等郡的汉人。
于是鲜卑,貘+靺鞨,汉人这三大民族集团就在东北地区展开了大乱斗。
彼时的高句丽虽然已经南迁国都到平壤,但是国家的战略中心依然在大陆【指辽东】,其大陆性的一面要强行其半岛性的一面。表现在政策上,主要是对鲜卑等大陆民族的防范,对中原王朝汉人政权的寇抄劫掠。
而对新罗,百济等则主要以构建共同的三韩意识,加强同盟和友好关系为主。其主要原因是为了确保稳定的大后方。且南方的新罗百济的军事实力相对较弱,对高句丽政权的威胁程度要远远小于大陆上的鲜卑和汉人政权。
那么时间来到美川王统治时期,美川王统治的二十年内,其军事重心放在对汉人郡县的寇抄驱逐之上。
第三年,美川王领兵八万攻打玄兔郡,俘虏八千汉人,送到平壤。
第十二年,美川王派遣将领寇抄辽东西安平。
第十四年,美川王入侵乐浪郡,俘虏两千汉人。
第十五年,入侵带方郡,烧杀劫掠。
第十六年,攻破玄兔郡,烧杀劫掠而去。
三国合围慕容鲜卑
在美川王统治时期,东北的汉人郡县在一个叫做崔毖的人领导之下。此人出身名门清河崔氏,是三国时期曹操手下著名谋士崔琰的后代。
崔毖统治东北时期,慕容鲜卑部落出了一个奇男子叫做慕容廆,传说此人容貌英俊,聪慧过人。在他领导下,推崇汉化,慕容鲜卑迅速崛起为一大派势力,前文我们讲烽上王的时候,曾经讲过慕容瘣和高句丽之间的战争。这个人的子孙后代建立了五胡十六国之一的前燕政权。
那么鲜卑的慕容廆也和高句丽的美川王一样,频繁的发动对汉人郡县的进攻,很快崔毖实际控制的地盘就只剩下辽东府衙一地,其他地方都几乎被鲜卑和高句丽瓜分干净了。
崔毖不甘心放弃辽东,于是秘密联合高句丽,段氏鲜卑,宇文鲜卑三家,决定一起出兵讨伐慕容瘣,瓜分掉慕容鲜卑的地盘。
三家大军浩浩荡荡开赴到慕容鲜卑的首都大棘城下,慕容廆避城自守,一点也不慌。还派人送牛酒唯独犒劳宇文鲜卑的军队。段氏鲜卑和高句丽的人一看,宇文鲜卑的人居然收到了慕容鲜卑的礼物,而自己却没有,于是怀疑宇文鲜卑和慕容鲜卑暗中勾结,于是愤而退兵,联盟瓦解。
当时宇文部的首领【首领称大人】大人宇文悉独官却是和倔强的性子,表示即使两方撤军,也要坚持把慕容鲜卑打下来。战争由此从三国合围转化为了慕容和宇文两方的战争。
慕容廆派出自己的儿子慕容皝以及长史裴嶷应对宇文鲜卑,把宇文悉独官打的大败而归。
眼看瓜分慕容鲜卑的计划落败,崔毖这时候假惺惺的派出自己的儿子崔燾到大棘城给慕容廆庆祝胜利。慕容廆这么聪明的人,当然知道崔毖才是幕后主使,因此根本不吃这套,把崔燾抓起来一顿羞辱恐吓,然后放回去让他给父亲崔毖带话:慕容鲜卑的大军马上来算账,投降放你条活路,逃跑,你自己看着办。
崔毖听了这话,吓得家也不要了,只带着几十个骑兵连夜逃到高句丽,寻求庇护。高句丽收留了崔毖,崔毖后人后来也成为了韩国崔氏的来源之一。
崔毖逃跑后,慕容廆接收了辽东府衙,考虑到崔毖的儿子崔燾是个忠厚老实之人,慕容廆让他接替父亲仍然做辽东平州府衙的长官,一切如旧。
由于慕容鲜卑和高句丽接壤,慕容廆又派出军队斩杀高句丽将领如孥,俘虏高句丽百姓两千余户。
美川王愤而出动军队反击,寇抄辽东府衙,慕容廆派遣慕容翰,慕容仁前来抵御,打得高句丽军队丢盔弃甲。美川王只得乞和讨饶,休战为盟。
为了抵御慕容鲜卑的攻势,美川王派人前去向后赵石勒称臣纳贡,寻求帮助。结果石勒在与慕容鲜卑的战争中大败。
6.故国原王 【解斯由】
与前燕的战争
美川王去世后,由太子解斯由继位,人称故国原王。故国原王在位前期,慕容鲜卑已经成为高句丽最大的威胁。
为了防备慕容鲜卑,高句丽增建国北新城,修缮丸都城,平壤城,国内城,加强武备。并主动向晋朝称臣纳贡,寻求帮助。
慕容廆死后,慕容皝接替其位,建立前燕政权。第六年,慕容皝出大军讨打高句丽,打至国北新城,故国原王投降乞和,并派出太子亲自到前燕朝贡。
第十二年,慕容皝迁都龙城,同年在立威将军慕容翰先取高句丽,后灭宇文鲜卑,徐图中原的战略建议之下,前燕发兵五万从南进攻高句丽,发兵五千从北进攻高句丽。
由于高句丽南方都是狭窄偏僻的高山峡谷,北方为开阔大平原。因此故国原王错误的认为前燕军队将从北方进攻,因此调集五万军队由解武率领防守北方。而自己则率领老弱部队防守南方。
结果五万前燕军队势如破竹攻到丸都城下,不久,丸都城破,故国原王单骑逃命到断熊山谷中躲藏。前燕军队开进丸都城,俘虏了王太后周氏和诸位王妃。
于此同时,在北方防守的五万高句丽精兵也全面溃败。由此,慕容皝停止了进攻,派人发出告示招降逃跑的故国原王,许诺投降不杀。而故国原王不相信前燕的许诺,始终不肯露面。
慕容皝于是下令屠杀不投降的高句丽人,焚毁高句丽的城池和宫殿,搜刮抢劫城中的财宝,俘虏五万高句丽人,做完这一切后,准备班师回朝。
这时候,长史韩寿劝谏慕容皝说,高句丽这个地方苦寒,老百姓十分的狡猾,我们守是守不住的。如今高句丽虽然国破,国王也逃走了,城里被我们杀戮洗劫一空,但是仍旧有很多高句丽人逃亡到大山里面,我们抓是抓不干净的,等我们一走,这些人必然会重新聚拢在高句丽国王身边,卷土重来,再次成为我们的威胁。臣建议,不如派人把高句丽国王的父亲的尸体挖出来,和高句丽的老太后,一起带回我们前燕国,关起来,这样就可以要挟高句丽国王,等高句丽国王把自己绑起来向我们投降,我们再把他老爸老妈还给他,这样他就会感谢我们的恩情。
慕容皝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下令把美川王的的坟挖了,把尸体绑起来,连带高句丽的老太后,以及抢来的财宝和俘虏的五万丸都城市民,一起带回前燕。
果然,到了第二年,故国原王乖乖的派遣自己的弟弟做使节,送了无数奇珍异宝到前燕,称臣纳贡,慕容皝一看高句丽很服帖啊,于是就把故国原王老爸的尸体还给了故国原王,只是仍然把故国原王的老妈扣押着。
又过了一年,慕容皝又派遣慕容恪再次大举入侵高句丽,打下南苏地区,设置郡县后班师。
就这样,故国原王也不敢和前燕翻脸。到了第25年,慕容皝去世,慕容雋继位,故国原王再次派人前来纳贡,请求归还自己的老母亲。慕容雋同意了这个请求,派护卫把老太后送还高句丽,并封故国原王为征东大将军营州刺史,兼乐浪郡公。【营州即辽东,三国时代由公孙家族始设,乐浪郡公沿袭汉代乐浪郡之名】。
十五年后,前秦的宰相王猛【王猛,典故扪虱而谈的主人公,前秦,即苻坚一族建立的政权】发兵击破前燕,包括慕容暐在内的慕容氏皇族被俘虏迁移到关中【一同被俘的还有著名的慕容冲,历史上著名的男宠皇帝,和苻坚有一段龙阳逸事】。
在这场灭国战争中,前燕的皇族慕容评考虑到高句丽是前燕的藩属国,因此逃难到高句丽。可是呢,故国原王恨死了慕容家族对高句丽的烧杀劫掠,夺亲母,辱父尸之仇,之所以臣服前燕只不过因为实力不行,忍辱称臣。这次前燕灭国,高句丽乐的对仇人落井下石,因此把慕容评抓了起来,反手一波直接送到前秦,并且顺便向前秦称了一波臣。
与百济的战争
故国原王统治后期,高句丽的国土向南拓展到与百济接壤,因此和百济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故国原王当政第四十一年,百济国发兵三万来袭,故国原王亲自率领军队抵抗,不幸被百济军队的弓箭射中,不治而死。
7.小兽林王【解丘夫】14
故国原王身中百济流失而王,他死后,由他的儿子解丘夫继位,称小朱留王,又称小兽林王。【小朱留和小兽林在高句丽语中同音,只是汉语翻译不同而已】。
由于前燕被前秦所灭亡,小兽林王时期,主要的威胁不再来自于鲜卑人,而是来自于北面的契丹人,和南面的百济国。与这俩分别打过一次战争。
而在外交方面,其主要的政策是投靠前秦,向前秦称臣,学习前秦的文化。
五胡乱华时期,由于北方的君主主要是胡人,胡人统治者推崇胡教,另一方面,由于连年的战乱,老百姓民不聊生,活着本身就是一种痛苦,相比于东汉末年画符烧水,治病救人的五斗米道【天师道】,讲究涅槃静寂,往生极乐的佛教显然更具有吸引力。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佛教在统治阶层和底层民众中上下两开花,极大的繁荣昌盛起来。
无论东汉时期的由张天师创立的五斗米道【即天师道,正一道】,还是由张角创立的五斗米道,他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在于他能够给老百姓提供免费的医疗,通过持咒画符的方式。本质上其实是一种祝由术,虽然不同于中医拿草药针灸治病,道教拿符箓祝祷治病是典型的巫医,但他也是实际有效的。通过治疗老百姓的病痛而燃起生的希望。无论是丹鼎,符箓都是服务于活人的,乃至于养生的房中术,求长生不死的仙术,都代表着对生的渴望。他是一种关于生的宗教。
而佛教则恰恰相反,他认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空的。又认为人陷于无明的状态中,遭受贪嗔痴三毒的祸害,体会着生老病死,怨憎会,恨别离,求不得的种种痛苦,在因缘业力的牵引下不断的转世轮回体会,不断的禁受痛苦。只有彻底的悟了,涅槃静寂,才能彻底的摆脱轮回,摆脱痛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关于死的宗教。
那么在此背景下,小兽林王在向前秦称臣的过程中,也积极的向前秦学习关于佛教的文化知识。
小兽林王二年,前秦向高句丽国赠送了浮屠顺道,并让顺道携带了大批精美的佛像和佛经向高句丽传法。
浮屠,即梵语Buddha一词,意思是彻底觉悟的人。翻译为汉语有三种译法。
1.翻译为佛陀,即已经成佛的人。
2.翻译为浮屠,指对比丘,比丘尼的敬称, 通俗一点讲,就是指和尚。
3.翻译为浮图,是对梵语stupa一词的谬 译,stupa即窣堵坡,是一种用来供奉舍 利子的高大建筑,通俗的来讲,就是佛塔,或者称舍利塔。舍利是指佛陀或者僧人火化后骨灰中出现的一种球状结晶,是佛教圣物。
窣堵坡,即印度覆钵式佛塔,原本是用来埋葬佛陀骨灰的墓冢。僧人团体围绕窣堵坡建立寺院进行共同生活和修行,寺院在佛教中本称为伽蓝。寺本是官署的意思,比如大理寺,鸿胪寺等等。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后,这些寺也就是官署部门经常用来接待外国来的得道高僧,因此寺这个词被借用过去,用来翻译伽蓝,表示僧侣的居住场所。
小兽林王为了安置前秦送来的僧人顺道,特意建造肖门寺。
小兽林王当政第五年,又由一天竺僧人阿道,听说高句丽国王崇信佛教,善待僧人,因此从东晋渡来高句丽传播佛法。小兽林王特意为其建造伊弗兰寺来供养这位僧人。
8.故国壤王 【解伊连】
小兽林王死后,由他的弟弟解伊连继承王位,称故国壤王。故国壤王在位期间,其主要对外对内政策如下。
✔与后燕的关系
前文提到,前燕被前秦所灭亡。慕容皇族中的慕容垂整合旧部,卷土重来,建立了后燕政权。后燕和高句丽为了争夺辽东的主导地位,展开了多次大规模战争。参战人口在万人上下,此处略过不提。
✔与百济的关系
故国壤王期间,国内爆发了大规模饥荒,百济国乘机对高句丽边境地区进行骚扰入侵,战争规模均在百人上下。原因在于百济地域偏远,国力弱小,其实力和前燕,高句丽这些大国不可同日而语。
✔与新罗的关系
三国时期,曹魏大将毋丘俭讨打高句丽,血洗丸都城,高句丽南迁平壤的过程中,新罗给与高句丽提供了不少帮助,因此高句丽和新罗之间总体维持和平友好的氛围。
在高句丽的视角看来,因为新罗过度弱小,对高句丽不构成任何威胁,根据高句丽的开国始祖高朱蒙的卵生神话,其与新罗始祖朴赫居世的卵生神话相似,而和东扶余的天帝神话相异。且根据民国时期,大陆文人辑录的高句丽贵族的墓志铭的自述,均称自己是扶余贵种,三韩令族,可以推测高句丽的国母柳花夫人应当来源于三韩,与新罗颇有乡土之亲的情感。综上两个原因,高句丽视新罗为友好势力。
然而在新罗的视角看来,百济已经是一个要时刻防备的大国,而高句丽更是一个得罪不起的庞然巨物。新罗本着侍奉大国的心态,审慎的把自己国家的贵族,即后来的新罗实圣王送到高句丽当人质,以表示自己侍奉高句丽故国壤王的诚心。【实圣王当人质的事情写在新罗相关的章节中】
✔与佛法的关系
故国壤王延续先代的政策,崇信佛法,推崇佛教。礼敬僧人。广建佛寺。
9.广开土王 【高谈德】
故国壤王去世后,由他的儿子高谈德【关于他的儿子为什么姓高,下文会讲】继位。史称广开土大王,又称好太王。考古学上有著名的《好太王碑》,可以和《三国史记》的内容相互印证,是珍贵的史料。广开土王时期,高句丽的领土面积达到全盛。
以下分对鲜卑【后燕和北燕】的关系,对百济的关系,对新罗倭人的关系分别讲述广开土大王时期的历史。
✔对百济的关系
本处不赘述战争过程了。详细参考百度“好太王“词条。
✔对后燕,北燕的关系
前燕被前秦灭国后,慕容家族皇室被前秦的皇帝苻坚迁移到前秦的国都看管起来。
慕容垂因为早些年受到慕容家皇室宗亲的迫害,因此出逃投奔前秦被封为前秦的冠军将军,受到苻坚的信任。慕容垂因此借口回家乡祭祀先祖,得到苻坚的允许回到邺城,联络旧部,起兵反抗前秦,建立后燕政权。
随着慕容家族在东北地区卷土重来,高句丽的日子又不好过起来。在慕容垂的主持下,先后两次讨伐高句丽,和高句丽的故国壤王争夺辽东的地盘。那么在接连和后燕掰了几次手腕掰输了之后,到了广开土大王这一代,高句丽想通了,决定再次向慕容家族称臣,结果这次称臣非但没有使得和鲜卑的关系缓和,后燕的皇帝慕容盛反而认为广开土大王的使节傲慢无礼,有损后燕国体,因此决定让将军慕容熙【皇帝的叔叔】发兵三万再次讨伐高句丽。这次战役,高句丽的新城,南苏二城被攻破,失地七百余里,被后燕俘虏人口五千户。
广开土大王越想越气,于是在休整两年后,对后燕发起反击,击破辽东城,赶走后燕设置的平州刺史慕容归。
彼时,后燕的政权由慕容熙统治,慕容熙决定发兵收复辽东,眼看辽东城破的时候,慕容熙突然脑抽下了一道令人智熄的命令,他下令后燕将士不得率先爬云梯登城,他要让工程兵在辽东城墙上开一个口子,他与皇后要率先进入城中,荡平辽东城,居破城首功。
在慕容熙的微操下,后燕军队暂停了进攻,开始挖城墙。高句丽将士得以有了喘息的机会,后燕最终没有攻下辽东城,无功而返。
第二年,辽东爆发全域性的大蝗灾,后燕试图转移国内矛盾,于是大举发动对北方契丹国的战争。行军到陘北和契丹人一交手,才发现契丹这帮瘪犊子人多又能打,实在惹不起,只好溜了溜了。契丹人一看前燕这帮家伙溜了,他反而来劲了。弃辎重派出轻骑兵追击后燕军队。后燕军溃败,三千里急行军疯狂逃窜,半路上士兵马匹被冰雪冻死,损失惨重。在撤退逃跑的路上,后燕国王越想越气,本来想打契丹捞点好处,没想到被契丹野人胖揍一顿,这份气必须要撒到高句丽身上,于是回程途中顺便讨伐高句丽木底城。可惜,当时已经进入冬天,后燕军队长途跋涉,加上东北寒冷的冬天,士兵和马匹又冷又饿,没有发挥出战斗力,被高句丽守军击退败还。
慕容熙兵败回国后不久,后燕国内的慕容云发动兵变杀死慕容熙,建立了北燕政权。
慕容云,本名高云。他的祖父叫做高和,本来是高句丽人,早些年,慕容鲜卑攻打高句丽,高句丽战败,他的祖父高和于是被鲜卑俘虏为奴隶,成为了归化鲜卑人,后燕的皇帝慕容宝当政时期,高云因为武艺出众被选拔随侍当时的东宫太子慕容盛。慕容宝十分看中高云的将才,于是收其为养子,赐姓慕容,改名为慕容云。
我们知道高句丽的太祖高朱蒙,原本乃是由东扶余国的金蛙王抚养长大的。东扶余国的国王姓氏为解,传说是天帝解慕漱的后人。高朱蒙一开始是随着养父姓解,直到高朱蒙建立高句丽国之后,取太阳光耀之意,短暂的改姓为高。然而,高朱蒙去世后,他的后世子孙为了确保和强大的东扶余之间的关系,仍然姓解。而于此同时,高句丽作为一个落后的蛮夷,不得不和当时先进的中原王朝进行文化交流。为了拉近于中原王朝之间的距离,就得让高句丽王室和中原攀亲。于是对汉人,高句丽则称自己姓高,称自己是三皇五帝之一的帝高阳的苗裔【另一个号称是帝高阳之苗裔兮的,就是投了汨罗江的大诗人屈原】。而这个高姓只在针对汉人时候使用,伴随些五胡乱中华,北方被胡人统治,这个高姓就很少提起。
五胡乱华时期,高句丽的主要威胁不再来源于汉人。而来源于鲜卑,契丹等等这些胡人。而靺鞨人则世代臣服于高句丽为高句丽打仗,是高句丽的忠心的奴仆,不值得担心。鲜卑,尤其是慕容鲜卑,他所建立的一系列燕政权,比如前燕,后燕等,基本上是把高句丽压在地上爆锤,捶得高句丽毫无还手之力。在鲜卑和高句丽的历次战争中,就会有不少高句丽人被鲜卑俘虏做了奴隶,成为归化鲜卑人,这些为了不忘故国,于是采取高句丽国名首字为姓氏,自称姓高。高云的祖父高和就是这种情况。
北燕政权,虽然主体是慕容鲜卑人,但是他的国王高云是归化鲜卑人,他的族裔是高句丽人。高句丽的广开土大王目光如炬的抓住这个机会,派使者到北燕去认亲,改姓为高,自称高谈德,和北燕高云攀亲戚。高云出于对故乡的感情,认下了这门亲。从此,高句丽和鲜卑达成了短暂得和平,来自鲜卑的威胁被解除。
渤海高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玄菟有一郡守名高隐,其后代先后在北燕,北魏,东魏做大官,成了辽西的名门望族,被称为渤海高氏。渤海高氏的高洋后期直接废除了东魏的皇帝元善见,自立为帝,建立北齐政权。著名的兰陵王高长恭就出自这一系。北齐灭亡后,渤海高氏有一部分投靠高句丽,日后并入朝鲜族,成为朝鲜韩国两国境内的本贯渤海高氏。另外一部分则投靠隋唐两朝,为隋唐的君主打仗。其中唐朝著名的将领高骈就出自渤海高氏,他曾经出任安南地区的长官,参与了唐朝收复安南的军事行动,具体可以见越南历史的章节。
安东高氏:安东高氏主要是高句丽国的王族遗民,原安东都护府境内的臣民。安东高氏绝大部分部分随着末代高句丽王报德王高安舜投靠了新罗,成为了现代朝鲜民族里的本贯为安东高氏的一部分人民。
还有一部分安东高氏在高句丽灭亡后,被唐朝皇帝内迁到汉地,成为归化汉人。唐朝著名将领,经略西域的高仙芝就是安东高氏,是高句丽王族后裔。
东扶余王国的建国神话,称其为天帝解慕漱驾驶五龙车下凡所建立,这个神话中的天帝解慕漱应当是对箕子经略朝鲜的故事的再度演绎。箕子的箕国原本受封于辽东,统治穢王国和貊王国两大土著蛮国,后来在周朝燕国,秦朝,魏满的挤压下,不得不战略收缩,携带宫人南下建立马韩,震慑三韩,尊称辰王。而固守辽东的貊类,即扶余人,他们依然模糊的记得箕子的事情,因此将箕子音变为解慕漱,尊其为开国皇帝。传说中的五龙车,应当是指历法五龙历。
朝鲜族内的解氏,奇氏均为箕子的后裔,以封国箕国为姓氏,后期音变为解,奇二姓。元朝时期高丽的奇皇后就是出自这一氏,是箕子的后人。
后面到了唐朝时期,将高句丽,新罗,百济称为海东三国,又称其为三韩。而称靺鞨人建立的渤海国为海东盛国。这是唐朝人视角中的称呼,唐朝人视高句丽,新罗,百济为三韩,即三国各为一韩。
而高句丽国内部一般叙述自己族裔的时候,一般用八字短句来形容,即称呼自己为“扶余贵种,三韩令族”。有些版本的墓志铭,会直接点出自己来源于三韩中的那一韩,比如高震墓志铭中称呼自己是”扶余贵重,辰韩令族“,李他仁墓志铭中则说自己是”景灵卞韩”。可见高句丽自己眼中的三韩是指马,卞,辰三韩。而不是高句丽,百济,新罗各为一韩。
扶余贵重,重点在强调高句丽太祖高朱蒙被金蛙王抚养长大的这段故事。强调自己父系是天帝解慕漱,是扶余人贵族,貊人贵族。
而三韩令族,应当是指高朱蒙的母系柳花夫人,柳花夫人传说是河伯之女,具体是哪天河的河伯没说,但是依据高句丽人的三韩认同,我们推测他应当是来源于辰韩的。强调三韩令族的认同,一方面是母系来源的原因。另外一方面,是为了构建和百济,新罗的血缘纽带,以达成广开土大王,一统百济新罗的战略目的。
除了扶余贵重,三韩令族的描述之外。还有一种提法也被高句丽广泛使用,即“五部三韩”。五部即高句丽内部的五个部落:
1.多勿部,即西部。汉人称其为涓奴部或者消奴部,处于沸流水的下游,建立有沸流国,国主称松让,早期和投降于高朱蒙并联姻,被封为多勿国主,生下了沸流王子。沸流王子在和琉璃王争霸的斗争中失败南逃,建立了百济国。此后沸流部衰落。直到美川王时期才又兴起。
2.沸流部,即中部,即高朱蒙从东扶余逃亡带来的人,原始股,高句丽王族所在的部。居住于沸流河的上游,所以称沸流部。汉人称其为桂娄部。桂娄和沸流是同一个词的不同音译。
3.椽那部,即北部。汉人称其为绝奴部,高句丽名臣明临答夫,明临于漱都出自这一部。明临答夫刺杀残暴的次大王,扶持谦虚的新大王上台之后,椽那部的实力空前大涨。新大王为了笼络椽那部,为自己的儿子故国川王迎娶椽那部的于氏为皇后。于皇后的亲戚左可虑仗着皇后的委婉,四处横行霸道,终于被故国川王剿灭,故国川王为了压一压椽那部的势力,任用了平民宰相乙巴素。
故国川王死后,妖后于氏扶持了山上王称帝,继续把持朝政。日后,山上王和平民的酒桶女生下了东川王。东川王出身平民,他继位后,仍然惧怕这个嫡太后于氏。椽那部势力仍然非常大。
东川王死后,传位于中川王。中川王仍然迎取椽那部的女人的为王后。期间,椽那王后和中川王的另一个宠妃灌那夫人争宠。中川王惧怕椽那部的势力,果断的把宠妃灌那夫人投入海中杀死。为了安抚椽那部的情绪,中川王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明临于漱的儿子,以加强关系。
西川王在位时期,开始打击椽那部的势力,起用复活多勿部的势力。任用安国君达贾打击梁貊和肃慎,威慑椽那部。
烽上王继位后,转而打击多勿部,扶持椽那部。但由于烽上王在和鲜卑人的战斗中落败,并且统治不善,被宰相仓助利废除,转而扶持美川王。椽那部从此衰落。
4.灌那部,即南部。汉人称其为灌奴部。被中川王扔到海里的灌那夫人就是出自这一部。
5.恒那部,即东部。汉人称其为顺奴部。
✔对新罗,倭人的关系
在叙述广开土大王对新罗国的经略之前,我们先短暂回溯一下新罗的历史。
新罗国内起先由朴,昔二氏担任国王。后来有一权臣金奈勿利用昔氏王族内部,骨正王子和伊买王子这两派之间的血统斗争,成功的掌握了新罗的政权。自立为王,称为奈勿王。
新罗国建国以来,虽然可以西并伽椰十二国,北和穢貊,威抵百济,堪称是地区性大国。但是面对更强大的高句丽和日本来说,那是不堪一提。先说高句丽,高句丽有一臣仆,名曰靺鞨,靺鞨虽然打不过高句丽,对其俯首称臣,但是靺鞨面对弱小的新罗却是相当强大的存在,经常长驱直入新罗国境烧杀抢掠。而作为靺鞨人的宗主国的高句丽对此是视而不见。再说日本,日本通过在朝鲜半岛建立名为任那府的殖民政府,对卞韩五迦耶地区,乃至对百济政权施加非常大的影响。对于新罗,倭寇更是隔山岔五就来袭击攻打新罗人的村落。著名的有日本神功皇后征韩等,使得新罗百姓苦不堪言,闻倭色变。
事情到了高句丽东川王时期,有了变化。东川王时期,高句丽被三国名将毌丘俭大举入军,血洗丸都城。可以说是相当惨烈。此后,高句丽就向南迁都,移居王俭城,也就是现在的平壤。新罗知道高句丽南迁,也就赶紧跑过来拍马屁,替高句丽修城池,缔结友好关系。自从和高句丽缔结友好关系后,靺鞨碍于宗主国的面子,就较少入侵新罗了。
而历代新罗王为了巩固和高句丽之间的友好,可谓是煞费苦心,不断的派质子到高句丽去。比如奈勿王为了讨好高句丽就派政敌的儿子,同样出自金氏的金实圣去往给高句丽的高句丽的故国壤王做人质。金实圣当了九年的人质,一直到了奈勿王去世,才被高句丽广开土大王放回,去抢夺新罗的王位,称实圣王。高句丽希望通过让质子当王来实现对新罗的控制。
实圣王登基后,对当年派自己去高句丽的奈勿王非常痛恨。为了报复奈勿王,他就把奈勿王的后代也全部送去当人质。比如奈勿王的儿子宝海王子被送到高句丽做人质。奈勿王的儿子美海王子则被远送到日本当人质。实圣王时期,新罗两面送人质的行动,就显示了当时新罗在高句丽和日本两大国的压迫下在夹缝中生存的窘境。
高句丽知道了新罗为日本所控制的局面,广开土大王就萌发了要驱逐日本在朝鲜半岛南部势力,并完全控制新罗的想法。于是在他统治时期,发动了一系列援罗抗倭的军事行动。于是一场高句丽新罗,对战百济日本的战争就此开始。详细过程可参考百度“好太王”词条。本处不赘述战争过程了。
10.长寿王 【高巨琏】
半岛关系
长寿王是广开土大王的的儿子。顾名思义,他很长寿。足足在位七十八年。国力达到鼎盛。
他在位期间,半岛关系总体上和平的,因为广开土大王时期,联合新罗打百济日本,这场战争的结果,新罗被至于高句丽的保护之下。百济被彻底打服,很长时间内不敢窥伺新罗。直到后期新罗为了摆脱高句丽的控制,达成丽济联盟后,这个和平局面才被打破。
三面称臣
而在大陆关系方面,长寿王则是三面称臣。即向慕容鲜卑的北燕政权称臣。又向东晋王朝称臣,被晋安帝册封为高句丽王乐浪郡公。同时又向北魏的皇帝称臣,被册封为都督辽海诸军事征东将军领护东夷中郞将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
北燕的灭亡
北燕国内,慕容云的统治没有持续多长,就被刺身亡。大将冯跋平定叛乱继承后燕皇帝的职业。他死后,他的弟弟冯弘逼迫太子自杀,自立为帝。
冯弘在位期间,北魏不断的对北燕发动进攻。试图灭亡北燕。冯弘在情势危急之下,第一时间想到了高句丽这个好奴才,于是派遣尚书阳伊提前到高句丽和长寿王打好招呼说:万一我这边不行了,我就先到高句丽这边暂时投靠你,以图后举。
长寿王二十四年,燕王冯弘觉得自己撑不住了,于是写信给北魏国王拓跋焘服软,向要给北魏送质子求得一时太平。北魏觉得自己胜利在望,一口回绝送质子的请求,加派大军灭北燕。同年四月,北燕白狼城破,冯弘危在旦夕。
长寿王一看,这个冯弘也不靠谱啊,还得自己来收拾残局,于是派出大将葛虑,孟光带兵数万去北燕捞人。这数万高句丽援军在北燕尚书阳伊的带领下一路行军到龙城,迎接燕王冯弘去高句丽避难。
结果呢,这帮高句丽援军军纪也不咋的,一到龙城,就像孙猴子进了蟠桃园。高句丽的葛,孟二将军下令,诸位兵士可苦了半年了,现在到了龙城,燕王陛下是自己人,大家都别客气,当自己家一样,东西随便拿,女人随便睡。于是在城中大肆烧杀抢掠一个月。又砸了龙城中的军备库,把最精良的装备都装到高句丽士兵身上。
燕王冯弘一看这阵势,也只能咬碎牙往肚子里咽,谁让是自己请的救兵呢。
一个月后,等这帮高句丽人烧杀劫掠完之后,冯弘说:得,二位将军,咱抢也抢完了,女人也睡了,现在该带我回高句丽去了吧?二位将军答应,于是军队开拔,冯弘一把火烧了龙城的宫殿,带着龙城剩下的百姓,在葛孟二将军的殿后保护之下,一路逃往高句丽。
北魏国王拓跋焘一听说冯弘这小子跑了,非常生气,派大军来追赶。
长寿王还是比较讲义气,他听说后,仗着这么多年给北魏称臣纳贡的情意,厚着脸皮向拓跋焘写信给冯弘求情,请求拓跋焘允许冯弘像高句丽一样,一起给北魏称臣纳贡,做北魏的仆从,但求饶过冯弘一命。
拓跋焘听了长寿王的求情,更生气了,当即决定连高句丽一起揍。所幸,在大臣乐平,王丕的劝解下才作罢。
冯弘之死
长寿王听到冯弘即将抵达高句丽国都的消息,马上激动的出来迎接。但是转念一想:过去,高句丽作为臣子之国向北燕纳贡,所以我对他谦卑做小,而如今冯弘落难,寄人篱下,应该是他来看我的脸色,我们两个人的尊卑关系是不是该换一换了?
于是长寿王打定了主意,于是假意出来迎接,张口说一句欢迎的话,冒犯冯弘,试探冯弘的底线。他说:龙城王冯君阁下,这么大老远的来我们高句丽,马都跑累了吧?
这本来是一句表示欢迎的客套话,可问题出在对方的称呼上。长寿王称呼冯弘不称其为主君天子,而称其为龙城王。你是王,我也是王,言外之意,我们两个现在是平等的了,你来投靠我,就是我的客人,而不再是我的主子了。
冯弘一听这话,就感觉被强烈的冒犯到了,马上摆出大燕天子的架势,怒斥长寿王僭越犯上的行为。
长寿王一听也不乐意了,我好心收留你,你还对我摆起天子的谱来。于是也不让冯弘进入高句丽国都内,而是把冯弘扔在平郭,而后又派人把冯弘一帮人迁到北丰这个地方。
冯弘到了北丰也不消停,没有寄人篱下的自觉性,频繁以北燕天子的身份发诏书,还像在自己国内一样,对长寿王颐指气使,不断插手高句丽的内政。
时间久了,长寿王心里的怨言越来越多,觉得自己请了个祖宗回来爬到自己头顶上拉屎拉尿,于是下令,裁撤冯弘的侍卫。冯弘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行我素。于是长寿王就派人绑架了冯弘的儿子冯仁,试图警告冯弘让冯弘闭嘴。
冯弘得知儿子被绑,彻底破防。于是哭哭滴滴的写了一封信给南朝刘宋政权,控诉长寿王欺负自己,并请求刘宋皇帝能来救自己,自己愿意向刘宋称臣。
刘宋赶忙派了使者王白驹前往高句丽迎接冯弘。高句丽本来觉得冯弘就是个烫手山芋,巴不得早点扔给刘宋了事。哪知道这个使者王白驹也是个不知死活的东西,以命令的口气,高傲的要求长寿王支付护送冯弘去刘宋的路费。
长寿王一听就不乐意了,还要让我付路费?那干脆都别回去了。于是半夜派孙漱,高仇两位将军杀了冯弘全家。
刘宋使者王白驹第二天早上醒来一看:人呢?人没了?这可怎么给刘宋皇帝交差啊?当即心生怒气,派人杀掉了高句丽的两位将军孙漱,高仇。
11.文咨明王 【高罗云】
长寿王传位给自己的孙子高罗云,称文咨明王。文咨明王对北朝的北魏和南朝的齐朝,梁朝都称臣纳贡。北魏封长寿王为持節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將軍領護東夷中郞將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齐朝册封其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營、平二州征東大將軍樂浪公。
另外一方面,文咨明王对新罗百济则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和新罗爆发了萨水之战。率领靺鞨人协同进攻百济,爆发了水谷城之战,汉城之战。
12.安藏王【高兴安】
是文咨明王之子,继承先代的策略。对南梁称臣纳贡。并南下攻打百济新罗,与百济爆发五谷城之战,加快统一。
13.安原王 【高保延】
安藏王之弟,继承先代的策略。对东魏和南朝梁同时称臣纳贡。并南下攻打百济新罗。和百济爆发牛山城之战。
14.阳原王 【高平成】
安原王长子,又称阳岗好上王。对东魏和北齐称臣。并攻打百济新罗。和百济新罗联军爆发独山城之战,萨城之战,金岘城之战,熊川城之战,修建白岩城。
15.平原王 【高阳成】
安原王之子,又称平岗好上王。对南陈,北齐,北周,隋称臣。并攻打百济新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