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妹子”的“牛事业”-速讯_世界独家

2023-06-15 11:03:24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段海刘晓兰

她虽然是一位女子,但她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牛”经纪人,不仅会养牛,还能秒识牛,她就是高台县新坝镇下坝村村民邢雪娟。

见到邢雪娟时,她正手握牛缰绳,熟练地指挥着“卸货”,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雷厉风行的泼辣劲儿。“这些牛是今天从酒泉买回来的,个头大点的已经订出去了,剩下的先养着,过些天再转手。”忙完后邢雪娟讲起了她养牛贩牛的故事。

(资料图片)

2009年,21岁的邢雪娟经人介绍嫁到了下坝村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和其他农村妇女一样,跟随丈夫种着自家的十几亩地,勉强维持着生活。骨子里要强的邢雪娟不甘心就这样紧衣缩食过一辈子,看着后院堆积的农作物秸秆,她动了养牛的念头。家人有些担忧:“本钱从哪里来呢?赔了怎么办?年轻人还是出去打工清闲点……”

殊不知邢雪娟早已打定了主意,没过几天便从娘家借来五万元,搭了两间简易牛棚,买来5头牛,开启了养牛致富之路。左邻右舍看到她这股说干就干的劲头,都说“这个新媳妇了不得,是个牛脾气!”邢雪娟说:“不怕负债,牛在本钱就在,两条腿走路才能有出路。”正是她的这种敢闯敢拼的勇气与格局,打开了脱贫致富的窗口。

万事开头难,由于缺乏养殖经验,邢雪娟遇到过很多难题。“累点脏点都不怕,最头疼的是遇到牛生病,自己不懂技术只能干着急。”邢雪娟回忆着最初养牛的辛酸。但她没有退缩,经常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闲时便翻阅书籍,学习养殖技术。没过几年,邢雪娟家的养殖规模已从最初的五头牛,发展到了十几头,她自己也成了村里有名的“牛专家”,不仅总结出了一套低成本养牛经验,还成了半个兽医,给牛看病、打针、接生都是行家。

虽然家里条件好了,但邢雪娟并不满足于这种自繁自养的模式,打算引进新品种牛,提高养殖效益。2016年,政府出台的养殖扶持政策,让邢雪娟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她很快申请到了养殖贴息贷款,扩建了牛舍,又引入了15头新品种母牛。“传统的养殖方式已经过时了,要想走得远,还得转变思路。”邢雪娟说。

养牛过程中,邢雪娟不仅学到了养殖技术,还练就了一双识牛慧眼,都说她“卖牛不过磅,全靠一双眼”,这也让她嗅到了新的商机。2019年,31岁的邢雪娟开始尝试“养牛+贩牛”的模式,当起了“牛经纪人”。贩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邢雪娟花了大量时间去摸索贩牛渠道,吃过亏受过排挤,但也结识了很多朋友。她为人厚道、讲诚信,邻里乡亲和牛贩子都乐意给她介绍客户,慢慢地生意越做越顺了。

目前,邢雪娟年交易黄牛600多头,收益超过10万元,家里存栏50多头,价值近70多万元,在城里买了楼房还换了车。当被问到贩牛赚钱的秘籍是什么时,邢雪娟笑了笑说:“秘籍只有一个,信誉!”信誉最能体现贩牛人的口碑,这些年,她从未拖欠过一笔牛款。对于同行,也一直秉持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大家携手同行。

“邢雪娟行事果敢,为人真诚,一个女人能在这一行干得风生水起,是个牛人!”合作社的牛贩子老张说。

如今的邢雪娟已是村里的养牛致富带头人,她鼓励同村妇女邢会红养牛,并在养殖技术、销售方面提供帮助。邢会红家靠养牛收入增加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邢雪娟教我养牛技术,还包销售,跟着她干心里很踏实。”邢会红感激地说。面对夸赞,邢雪娟总是笑着说:“乡里乡亲的,能多帮就多帮。”

人生因梦想而充满动力,对于未来,邢雪娟满怀信心:“我准备成立一家黄牛养殖销售合作社,并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形成互联网+合作社+基地模式,让未来的路越走越宽。”

标签:

推荐阅读>